Menu Close
  1. Home
  2. >
  3. 关於中大通
  4. >
  5. 发展历程
中大通的发展历程

2020 年7月中 – 更改中大通 Mifare ID 的印刷位置

自2020年7月中起,Mifare ID 将会印刷於中大通背面。而发卡号码亦不会再印在中大通上。

当学生忘记携带或遗失手提电话时,Mifare ID 可以在双重认证时,作为权杖来生成绕过码 (详情可点击这里)。由於学生有机会需要提供学生证影印本用作身份证明,将Mifare ID 印刷於中大通背面可以避免Mifare ID泄露给第三方。

备注:
Mifare ID – 中大通上Mifare芯片的序列号。
发卡号码 – 新卡的发卡号码会是01。如果学生/职员遗失了中大通,申请一张新卡时,这张新卡的发卡号码就会是02 。

culink_s

2019 中大通只有非接触式芯片 

自2009年开始,每张中大通均有两片芯片(接触式和非接触式芯片)。由於接触式芯片停用,由2019年起,中大通只有非接触式芯片。详情可点击这里

culink_s

2017年2月 - 使用新的非接触式芯片 Mifare Plus

自2009年起,中大通采用了非接触式(拍卡式) 芯片,并应用於校园各处。随着科技的更新,更安全的新一代非接触式(拍卡式) 芯片已渐渐流通市面。大学亦跟随步伐,引进更新的技术,以确保大学资料保密。自2017年2月,中大通发证中心已开始发行新式的中大通。

2015年5月 – 中大通发证中心迁至新位址

中大通发证中心已於2015年5月迁至现址 – 伍何曼原楼八楼804室。

2010年7月 – 配合中大学生信息系统(CUSIS)的转变

配合中大学生信息系统(CUSIS)2010年7月1日起实施的10位数字学号 (该学号不再作书院识别),新签发的学生中大通卡面上将附有新的个人资料,包括学生所属的书院(本科生)或 “Graduate School”字样(研究生),修读科目及有效期(如适用)。

2009年2月 – 中大通的新时代 : 双芯片 (接触及非接触式)校园智能身份证

中大通升级版

於2009年,中大通升级并发展成一张同时嵌有接触和非接触式芯片 – 兼具插卡式及拍卡式功能的校园智能身份证。首张中大通的升级版於2009年2月16日签发。旧有的接触式中大通於每次使用时都需要把卡插进智能卡读卡器内,而中大通的升级版加进了非接触式介面。於任何有非接触式智能卡读卡器的地方,中大人只需把卡往读卡器轻轻一拍,即可认证。毋庸置疑,在门禁系统,点名系统等需要快速认证的应用上,开发非接触式应用系统是理想的解决方案。

旧版中大通上的防篡改标签

当时所有新发行的中大通都是双芯片的升级版本。同时,中大通发证中心也为旧有用户进行中大通升级计划。在对环境负责的前提下,该升级计划是在现有的接触式中大通上,加上一个绿色的防篡改标签(内含非接触式芯片),令它同样拥有拍卡式的功能。

2008年9月 – 中大通发证中心迁至新位址

碧秋楼一楼重新装修後,中大通发证中心亦随之迁至现址 – 碧秋楼112室。

2002年7月 – 中大通设计更新

随着 MODEX 淡出香港市场,中大通亦移除了其原有的个人理财功能。经过重新设计,中大通成为中大人独有的校园智能身份证。

1999年10月 – 中大通 — 首张校园智能身份证面世


首张中大通於1999年10月正式面世,取代了沿用超过30年的纸制学生证及职员证。在中大通内使用的MULTOS 是保安功能强大,与香港智能身份证相同的技术。自此,智能卡在应用上衍生出无限可能性。

香港中文大学资讯科技服务处在中大通里开发了数个应用系统,当中包括:

  • 公匙基建系统:存有数位证书,使用於身份认证,电子邮件加密及数位签署。
  • 中文大学学生/ 教职员个人资料库:存有学生和教职员的个人资料。
  • 电子钱包:存有电子代币,处理於校园内不同类型的小额付款。

当时位於碧秋楼G5的中大通发证中心於同年10月28日开幕,致力为学生与教职员处理一切有关中大通的事务。